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1929cc威尼斯

市场开拓

点“绿”成“金”声名远播

2017-02-17

  2月10日正式运营的龙江航空,将冰城绿色食品作为飞机上的特色服务之一。该航空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飞机餐选取的原料都是咱当地的绿色食品,有五常大米、无公害蔬菜等,既保证了食材的安全性,又是我们航空公司对外宣传不可或缺的亮点之一。”

  去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中,五常大米品牌价值由2015年的425亿元升至639亿元,位列地标品牌全国第五、大米类全国第一。

  凭借着高质量的品质,哈尔滨绿色食品声名远播,被更多的消费者熟知和认可。目前,哈市绿色、有机食品各项认证总量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绿色种植监管无盲区

  哈市通河县乌鸦泡镇柞树村柞树岗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付鹏飞告诉记者:“我们2万余亩的有机水稻严格执行有机生产标准,病虫草害防治全部采用人工物理方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管理全程由合作社统一进行,村民只按规程统一出工,坚决禁止自行打理,去年该合作社拿到了有机认证证书。付鹏飞告诉记者:“我们每亩种植成本在2900元左右,比正常高出600元左右。”成本高,售价也不低,他们大米的售价在28元/斤,销售范围遍及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

  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哈尔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1312万亩,是全省的18.2%;“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863个。绿色食品同比增加了9.3%、有机产品同比增加了9.4%,绿色(有机)食品产量达到547.13万吨,年销售量152.19万吨,销售额116.94亿元。

  哈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如何保证种植质量?哈市农委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管控,在审查把关、监测抽检、标志管理等方面不断强化,确保产品质量经得起各方检验,并将“三品一标”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对获证产品综合检查率达100%。

  哈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李树吉告诉记者:“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和地方标准,在操作规程、投入品使用、检验检测、包装标识、基地建设等方面推行标准化技术措施,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

  据介绍,哈市农委还依托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载体,组织并引导“三品一标”企业录入省级平台107家,追溯水果、蔬菜、食用菌、水产品等种植养殖总面积129.5万亩,追溯企业新增比例达50%以上,数量质量大幅提升,实现农产品流向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目标。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酒香也怕巷子深”。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不善于运用市场化的营销手段,再好的产品也难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生产的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更无从谈起。

  为此,哈市开始“反弹琵琶”,将思路从“以产定销”转到“以销定产”上来。随后,哈尔滨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让绿色食品“走出去”。5年的哈尔滨(上海)绿色食品展销会,在长三角地区擦亮了哈尔滨绿色食品品牌,产品深受上海市民的喜爱,哈尔滨绿色食品直销店、专柜等在上海发展到700多家,哈尔滨农产品生态、健康、安全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此外,哈市还组织绿色有机农产品合作社和企业先后参加了农业部、省农委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郑州、昆明、深圳、香港、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展销会,利用展销会这个平台宣传、展示自己的“好东西”。

  哈市农委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王明桢说:“‘走出去’最大的益处就是提升了哈市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带来市场占有率的不断增强。”目前,全市拥有28个地理标志品牌和80余个区域性食品品牌,其中一批著名农产品品牌价值跻身全国前列。农产品品牌多元化集群也初步形成。哈市农产品品牌已从过去的主要集中在大米等少数优势产品上向全产业扩展,初步形成了以水稻、玉米、大豆、乳品、生猪、肉牛、蛋禽、果蔬(山特产品)等八大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品牌集群。

  迈大步奔向新目标

  2017年中央1号文件对“三品一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加明确的要求。据了解,哈市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将依托独特的地理和生态优势,突出发展绿色食品。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完善绿色有机食品标准体系,抓好高标准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有特色、规模大、叫得响、信得过的绿色食品品牌。

  据了解,到2017年年底,哈市将确保绿色(有机)食品认定面积增加到1330万亩,“三品”认证数量突破20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达到30个。力争到“十三五”末期,绿色(有机)食品认定面积、“三品”认证数量、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分别提高到1350万亩、2100个和35个以上。

  此外,为了能够让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有“好环境”,哈市将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生物酵素、黄腐酸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试点,推广生物、物理等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全市黑土地保护项目将达到20万亩。(来源:黑龙江日报,记者李天池)


 

责任编辑:孙立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