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1929cc威尼斯

省市动态

开启“以港兴市“新篇章 迈出转型发展新步伐

2017-02-03
——访安徽省马鞍山市“以港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港航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左年文

 

 
        近年来,安徽马鞍山市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抢抓这一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2016年马鞍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571.27万吨,同比增长14.8%,成功晋级亿吨大港行列,成为长江南京以上第五个亿吨大港。完成港口集装箱量22.3万标箱,同比增长20.5%。两项增幅分别位居长三角24个主要港口城市第一、第二名。港口外贸量1220万吨,占全省港口外贸量近七成,位居第一。为此,中国工业报记者专程到马鞍山采访了安徽省马鞍山市“以港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港航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左年文。
        左年文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2014年底,随着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出台,马鞍山市于该年底迅速召开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以港兴市”战略,2015年初召开动员大会,着力把长江、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从“因钢立市”走向“以港兴市”。2015年全市港口集装箱量18.5万标箱,同比增长61.6%,增幅居长三角24个主要港口第一;港口外贸量1305万吨,增长12.1%,占安徽省港口外贸总量七成,居全省第一;港口吞吐量达9205万吨,居全省第二;港区经济活动实现“四超”,即航运港口企业超百家、gdp增加值超百亿元、上缴税款超20亿元、就业人口超10万人。
        2016年9月份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入推进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做好做足长江文章、港口文章,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正式进入亿吨大港“俱乐部”,意味着马鞍山市抢抓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实施开放带动、以港兴市战略、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马鞍山市港城地位进一步确立,马鞍山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左年文说,我们的主要做法,归纳为“五个聚焦”:
        聚焦“一个中心”,明确战略目标定位。中央部署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后,马鞍山市快速反应,研究提出建设安徽江海联运中心、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市四套班子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全市上下形成共识。明确战略目标。致力建成立足全省,面向世界,辐射中西部地区,接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要素聚集、功能完善、市场繁荣、“到马即海”的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成为发达的临港制造基地、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国际水陆转运中心、国际水水转运中心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统筹修编规划。把马鞍山摆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一带一路”的格局里,找准功能定位,修改完善相关规划。新修编的《马鞍山港口总体规划》于2016年10月获得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准,正式形成“一江两岸、双核九区”的港口布局体系。将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港兴市系统工程列入《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施意见》。狠抓任务落实。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梳理排出2016年以港兴市41项重点工作、42个重点项目,以市政府文件分解落实到全市30个单位和部门,包括港航建设、集疏运道路、临港产业等5大类,合计总投资额568.8亿元。
        聚焦“多式联运”,构建综合交通网络。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铁水、公水、水水联运及多式联运。一是铁路方面,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计划,加快总投资23.35亿元的郑蒲港铁路开工准备。北沿江铁路及5条过江通道,已列入国务院《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二是公路方面,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项目建设。三是水路方面,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一大批重点港航项目建成运行或开工建设。投资5.1亿元的郑蒲港一期码头建成投入运行,结束了安徽江北无万吨级深水码头的历史。四是航空方面,积极对接国家有关部委,全力争取在郑蒲港规划建设通用机场。
        聚焦“黄金岸线”,开发利用岸线资源。一是突出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滨江,规划采石旅游港区,打造文旅融合的旅游集散地;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二是集约岸线资源。在全省率先建立港口岸线使用前置联合审核制度,出台《马鞍山市使用港口岸线前置联合审核办法》,对马鞍山港规划范围内的港口岸线(含水域、陆域、滩涂等)使用实行前置联合审核。
        聚焦“两沿两向”,深入推进开放合作。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做到既“沿江而上、向西开放”,又“沿江而下、向海开放”,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进口、出口双向发展,深入推进港港合作、港企合作、港区合作、港协合作、港银合作等“五项合作”。一是构建“到马即海”新格局。与舟山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跨区域合作联盟,合作研发江海直达船型、建立海鲜交易市场、船舶构建制造基地,为马鞍山量身定制的宁波舟山—马鞍山2万吨级江海联运特种船完成设计方案即将开工建造。二是突出载体平台建设。坚持“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思路,将郑蒲港新区作为全市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载体,突出综合保税区、指定口岸、口岸扩大开放等平台建设。三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出台《马鞍山市促进港口和口岸及物流发展若干政策》,开通了郑蒲港至武汉、太仓、上海、泉州、广州等多条航线航班。
        聚焦“临港经济”,建立临港产业体系。将临港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以港兴市战略的重中之重,通过“内生外引”,加快形成支撑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发展临港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商贸等产业,2016年全市临港产业新签约项目65个,总投资104.5亿元人民币。强化以港招商。将临港产业招商纳入目标考核,做到严把关、慎选项、优选商。2016年11月25—27日,市政府与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交通运输部长航局共同举办了第九届海峡物流论坛暨2016海峡两岸(马鞍山)港航合作发展大会,成为宣传马鞍山以港兴市战略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平台,围绕产学研合作、打造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开辟两岸集装箱航线等8个项目完成签约。
        在谈到下一步主要举措时,左年文指出:我们将在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亿吨大港为契机,进一步抢抓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大力服务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思路和措施可概括为“1236”,即:全力打造一个中心、加快建设两个基地、充分用好三个平台、突出六项重点工作。
        首先全力打造一个中心——深入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全力打造安徽江海联运中心。围绕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战略,深入推进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努力将马鞍山打造成为立足安徽、服务长江经济带、辐射中西部地区,航运要素集聚、功能完善、市场繁荣、“到马即海”的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巩固亿吨大港地位,力争2017年实现港口吞吐量1.13亿吨,完成港口集装箱量25万标箱,进一步提升马鞍山港在长江经济带上的影响力。
        其次加快建设两个基地。建设外向型临港制造业基地。深入响应《中国制造2025》,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临港物流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发展壮大临港外向型经济。建设国家级物流进出口基地。与国内外海港及长江上下游港、内陆港深入广泛合作。
        第三充分用好三个平台——综合保税区平台、对外开放平台、指定口岸平台。服务综保区建设。围绕“一次建设、一次验收、一次达标、一次运行”的目标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确保综保区按时通过验收、早日封关运营。力争使马鞍山综保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不断放大综保区的政策效应、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发挥开放平台效应。利用马鞍山港口岸作为全省唯一“一江两岸”同时对国际船舶开放口岸的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加快进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全面提升马鞍山开放型经济水平。发挥指定口岸平台效应。在肉类进口指定口岸通过国家验收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改变我省肉类进口长期依赖沿海和周边省份中转的历史。做好粮食指定口岸运营主体的招商工作,加快筹建步伐。积极申报汽车整车、冰鲜水产品等进口指定口岸。
        第四突出六项重点工作。
        进一步加快规划落实,深入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等一系列规划,结合省里出台的相关规划,抓好与上级规划的配套衔接。
        进一步加快港航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坚持建、养、运、管并重的工作思路。
        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全面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构建覆盖一江两岸、内联外畅的集疏运体系,解决好临港物流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
        进一步加快临港产业发展。运用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各种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打造仓储、加工、配送、物流、交易“一条龙”产业链。
        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做好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营运,推进粮食指定口岸建设,继续推进综保区建设,谋划冰鲜、水产、水果等进境指定口岸申建。
        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加大政策倾斜,提高优惠力度,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叫响以港兴市,为全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开辟新径,谱写新篇。

马鞍山港之人头矶港区港口集团码头

 

 

(来源:中国工业报记者 安再祥

(责任编辑:石曦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