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获悉,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吉林省长春市以突出抓好内涵发展、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化发展五个方面的转型来推动工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358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工业增加值2655亿元,同比增长9%。这其中,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光电信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是超常规:其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5.8%,明显超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个百分点以上,投资比重也占到了45%左右。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长春市工业总量排名第九,在东北地区则先后超过大连和沈阳位居第一。
据长春市工信局介绍,2017年围绕“五个转型”,长春市工业经济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主线,重点实施了抓试点、抓项目、抓创新、抓改革、抓产业、抓开发区和园区、抓民营经济和双创、抓融合、抓企业、抓开放10项举措。在试点示范方面,突出抓了产学研协同创新21个示范点的建设,建设和改造提升了10个智能化工厂、20个数字化车间和50条自动化生产线,着力推进了10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加快推进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光电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10个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了20个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并选择20户企业开展了创建绿色工厂试点。
在提升创新能力上,深入实施了“124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了“政产学研用金介”七位一体云平台,加快建设了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和北湖科技园两大载体,加强了企业技术中心、行业中试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三类中心的建设,同时打造了“3 6”九大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即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光电信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果致使长春市在2017年当年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就已达到30%左右,技术合同交易额翻了近一番;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7户,比上年增长80%;新认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61户,比上年增长65%。
项目建设则重点实施了100个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型项目、100个重大创新型项目、100个融合发展型项目的谋划和推动;突出抓了一汽-大众q工厂、catl动力电池等40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康宁杰瑞单克隆抗体、中粮聚乳酸等60个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的投产达产项目和80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开复工项目。针对项目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长春市还着重设立并落实了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和服务秘书制;对前期工作比较充分的重点工业项目实行了集中审批、集中会商、集中开工;对已经签约的项目,倾力加快了项目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前期工作和手续办理;对在建重点项目,更是想方设法加快建设进度,使其尽早投产达效。
在产业发展方面,为促进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长春市除了大力推动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计划外,还全力打造自身具有明显优势的世界级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服务基地,集中力量培育了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等6个千亿级产业。为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先后实施了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提升、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和新技术开发等560项技术创新项目;强化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年新增1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21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已达到184户。为推进全市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全年共新认定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3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53个,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209项,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不断完善长春科技大市场等相关市场功能,仅2017年一年就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00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如今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排位已由第14位前移到第8位。这标志着长春市正在进入全国技术交易活跃区域。
为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长春市还相继开展了国家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建设,努力推进了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改革,促进了光电子、化工新材料、医药健康等八大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的建设;加强了国家“双创”综合示范区建设,着力建设了一个中心区、一个集聚区和18个“双创”示范基地,全力打造了金融服务核心区、人才服务核心区、国际合作核心区和商贸服务核心区,进而极大的提升了对“双创”活动的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由于长春光机所、吉视传媒、航天信息产业园、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等“双创”基地的建设与壮大,有力的推动了长春市“双创”发展模式从以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领域创业为主的“双创1.0”,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生产领域创新创业为重点的“双创2.0”推进。随着2017年长春新区、吉林大学、国信现代农业(国家唯一的农业产业“双创”基地)等成功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长春市“双创”基地目前已达到236个,总面积8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618户,吸纳就业人员135952人。
加快了市场主体的培育,进一步打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和转型升级环境。主要包括: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民营经济工作制度,其目的就是以此带动县(市)区、开发区领导主动联系民营企业工作,着力解决“不想接触”“不敢接触”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破解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办事难等问题,进而建立起“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实施了百强民营企业、百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出台了多项含金量很高的强力举措,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等。正是鉴于此,2017年,长春市新登记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同比分别增长了9.5%和32.3%,平均每天生成市场主体598个、企业144个;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9%,民营经济已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来源: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斌)
(责任编辑:石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