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泉州市大力推动新型科研机构建设纪实》的文章,引发了众多媒体关注和报道。通过探索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福建泉州开拓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新途径,推动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充分释放出创新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不同于国有科研院所和高校,这些民营科研机构采用市场化运作,使产学研结合得更紧密、高效,有力地助推“泉州制造”迈向“泉州创造”,成为泉州市科技创新的一支“奇兵”。
为进一步了解泉州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成果,中国工业报记者走访了泉州市科技局及相关新型科研机构。
激发创新源动力 新型科研机构显成效
2013年,泉州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却遭遇科技教育资源缺乏、产业全面升级乏力的问题。于是,泉州在福建省率先提出建设新型研究机构,由相关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发起,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创造性提出“实体办院、投管分离”的建院模式,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
在这背景下,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诞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截止目前,泉州新型科研机构已达36家,涵盖全市现有的传统制造业和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物联网、工业设计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泉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型科研机构推广建设3年多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带动了全社会研发投入显著提升。通过建设新型科研机构,使企业与科研院所紧密结合,成为研发活动、研发投入、承担研发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和运用的共同体,有效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创新绩效和积极性,带动整个行业研发投入的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泉州新型科研机构累计投入研发资金已达3亿多元。
二是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科技人才。通过新型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人才集聚效应,引进培养了一批具有原创精神和源头创新能力的研发人员和团队。目前,全市已纳入泉州智库管理产业科技专家1300多人,各领域权威专家534人,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95人(次),紧缺急需的服务业骨干人才约5000名,新增专利代理人17人、注册技术经纪人156人。
三是催生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2015年泉州累计成立由科研院所、高校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的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5个,获批省级以上工程(行业)技术研究中心149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2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6个,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9个。目前已成功引进中科院、哈工大、华中科大、新加坡—中国科技交流促进协会等国内外科研院所来泉建设一批高层次科研机构。
四是涌现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通过新型科研机构承担和组织相应领域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活动的深入实施,推动相关行业更多的专利产品和科技成果的产生。2015年泉州66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立项、71个科技项目获得省级立项,有力推动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产业加快转型升级。2016年1~8月,泉州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为4057件和1008件,同比分别增长61.38%和62.06%。截至2016年8月,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15件。
五是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群体发展壮大。随着新型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研发活动的不断活跃,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技术创新的活力源泉,科技创新技术和产品加快涌现,有效推动了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2015年泉州累计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28家、高新技术企业26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79家、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398家(其中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28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03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2家),全市科技型备案企业达768家,推荐220家企业列入2015年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备案。
紧贴产业需求 助力地方企业转型升级
位于泉港区的石化研究院,以福建师范大学为技术骨干,围绕着技术开发、转让、技术咨询与服务、检验检测等内容开展工作。研究院在建设石墨烯实验室、3d技术实验室、功能材料实验室、生物修复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和性能表征实验室等六大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先后与26家泉州市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院企合作研发中心。
近3年来,石化研究院协助泉港区相关企业获得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8家,使泉港区获得的省市科技扶持经费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元/年,有力促进区域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助推泉港区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资助经费增长。
此外,石化研究院联合百川等6家企业共同研发的“回收聚酯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德诚公司共同研发的“高透湿型纺织面料涂层用聚氨酯树脂”荣获泉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与德诚公司联合开发的“高透湿型纺织面料涂层用聚氨酯树脂”经鉴定为“国内领先”;与德立化工公司联合开发的“人造草坪用背涂羧基丁苯胶乳”经鉴定为“国内领先”。
无独有偶,由国内涂料行业技术先驱,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泉州新型涂料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涂料研究院),正在研发石墨烯制备、生产的核心技术,积极探索石墨烯这块“香饽饽”在泉州不同领域的应用,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黑金”“新材料之王”———石墨烯是目前最轻、最薄、强度最高、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纳米级新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把石墨烯用在涂料上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涂料研究院院长王诗榕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新研发的石墨烯防电磁波辐射涂料。
“这款‘智能吸’涂料添加了石墨烯,具有明显的防辐射作用。”王诗榕告诉记者,石墨烯具有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该院成功地解决了石墨烯在水性涂料中的分散和稳定问题,研发的“智能吸”石墨烯涂料在防电磁波辐射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
王诗榕说,如何让石墨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泉州本地传统产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将成为涂料研究院今后产学研结合的一个重要方向。“举个例子,石墨烯具有杀菌和抑菌的功能,如果能够将其添加到纤维、服装、卫生用品中,那么产品的性能将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 实现多赢局面
新型科研机构有效整合了政府、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金融和创投机构等方面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优势,同时,还积极探索创新资源共享新模式,通过建立院企间、企业间联合实验室等方式,使创新资源减少重复投入与低效布局,发挥集聚辐射和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是泉州市最早一批享受到“多赢”红利的新型研发机构。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勇介绍,该院成立后,采用“一块牌子,多个台子”,解决技术需求与人才问题。即总部设在泉州,台子则遍布国内外,哪儿有需要的技术,就设在哪里,这样就把研究院搬到专家“家门口”,方便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帮助企业完成课题。同时,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还用“一事一议、一事一核、一事一定”解决投入与产出的分配问题。有共同技术需求的股东可自由组合,选定投资项目,然后再定股份、定管理、定分配。
据悉,目前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下设五个“中心”:北斗产业应用、微波通信、无线数字集群系统技术、物联网工程四个研发中心和科技咨询服务人才培育中心,所有服务体系均向股东和联盟成员开放,实现科技成果和资源共享。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与晋江制鞋产业上下游8家优势民企共同出资组建的。作为该研究院的股东之一,乐登户外集团就在一次户外登山鞋的研发中,感受到了新型科研机构带来的创新红利。
“现在消费者买鞋更重视功能性、舒适性。然而单靠企业的研发力量,要开发出一双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很难。”乐登户外集团董事长陈瑞典表示,企业将研发需求与研究院对接,很快,院里的技术团队就为该公司量身订制了一套1929cc威尼斯的解决方案,并做了鞋底的花纹、用材的技术配套改造。“现在,新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销量大增,产值提高了10%。”陈瑞典笑着说。
座落于泉州源和1916创意园的动漫研究院,依托于福建省内高校动画专业和功夫动漫学院建立。研究院下设动漫收视率研究室、动漫技术研究室、渲染技术研究室、建模技术研究室、产业动漫应用研究室、动漫软件技术研究室等6个研究室。
动漫研究院执行院长、泉州市动漫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林党政介绍,动漫研究院的创始人希望将研究院打造成为推进海西动漫产业升级跨越的“梦工厂”。为此,特别引进了一些先进的“造梦工具”,比如拥有“动漫界读心术”之称的消费神经科学设备———可通过对受测试者大脑皮层的脑电波活动,及眼球动作的实时捕捉,分析破译出观众在观看动漫视频或创意时的真实反应。
“这套系统未来将向业界进行开放。”随着动漫观影兴趣的数据采集覆盖面的扩大与深入,未来动漫研究院有望建立业界首创的“动漫消费指数大数据库”,将为业界提供更为权威、科学的消费者兴趣分析报告,为动漫制作公司的创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强化科技支撑 助力建设“五个泉州”
泉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虽然在新型科研机构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仍面临高层次研发人才相对匮乏、科研项目直接融资较难等困难。下一阶段,泉州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制定出台具体扶持办法,继续加强新型研发组织建设,多渠道引导各类资本投入新型研发机构。
比如,泉州市科技局将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认真组织实施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工作,强化与各地各部门协作配合,围绕产业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和成果转化,牵头组织开展产业调研与科技招商活动,加大“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科技产业园”建设力度,推进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成立智能制造实验室、石墨烯实验室等,建立先进高分子材料重大研发平台。设立10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晋江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石墨烯应用技术的开发,力争尽快对接一批产业项目。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与研究机构开展有效对接,提升石墨烯在泉州传统产业的应用水平。
今后5年内,泉州市将促进建设10个以上“国字号”创新大平台,支持县域建设100家公共技术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和1000家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现代化泉州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晋江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实验室操作。
泉州新型涂料技术研究院实验室。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旗煌莅临微波通信企业———泰克公司参观指导。
泉州市营养科学研究院开发出新产品。
(来源: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跃良/通讯员 邱强攀 苏艺珍 )
(责任编辑:石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