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依安县几届领导班子以县内高岭土矿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陶瓷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县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如今在依安,陶瓷产业已经担当起振兴县域发展的大梁。
一种矿藏造就了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独特气质。7月下旬,记者深入依安县采访,乌裕尔河畔的陶瓷产业园,县城内的陶瓷艺术品工作室一条街,植物园里的悬挂式陶壶、陶瓷制品装饰墙、艺术品展示廊道……在依安县,陶瓷元素随处可见。
县委书记李拥军向记者介绍说,当前,依安县正在实施陶瓷产业“倍增计划”,调整陶瓷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实施“陶瓷 文化 旅游”战略,目标是把依安打造成黑土地上的“北国瓷都”。
仨人的陶瓷梦
个人命运变化也可以呈现出宏大历史的变迁。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徐世国、陈伟东和李雪超三个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依安人,都曾经或正在从事着与陶瓷相关的活儿。透过他们每个人经历变迁,可以看到陶瓷产业在依安县发展脉络的影像。
1982年,从技工学校毕业后,60后徐世国到国有依安陶瓷制品厂参加工作。
依安陶瓷制品厂成立于1958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企业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年产大缸10万多口、坛子20万个左右。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的统购统销,产品不愁卖,合格产品全部由供销合作社采购出售,有瑕疵的等外品也会被周边百姓抢购一空。”说起当时的情形,徐世国记忆犹新。
虽然当时的工作环境比较差、工作强度也很大,但由于工厂效益好、工资待遇高,当时在陶瓷厂当工人成为很多人羡慕的职业,员工最高峰时达到600多人。
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市场对用来盛水或腌菜的大缸、坛子的需求不断下降。砖瓦房的普及和城市化率的提高,也让工厂的另一产品陶管的销路逐渐萎缩。
正当此时,克东腐乳厂主动找上门来,要求订制装腐乳的小坛子。这让正在为窑炉吃不饱而犯愁的厂领导层重新看到了希望。由于懂技术、有文化、肯钻研,徐世国被提拔为生产科长。接到腐乳坛的生产订单后,他立刻与同事进行技术攻关,烧出符合腐乳厂要求的小陶坛。
腐乳坛的生产,让依安陶瓷制品厂获得了一丝喘息的机会。然而,没有了计划经济的统购统销,加之工厂其它产品销售量的大幅下滑,让企业整个生产线处于越来越吃不饱的状态。最后到了“窑炉开起来、产品卖不出、投入收不回”的地步。
1991年,徐世国当上了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徐世国和厂里其他核心人员一起,先后采取了全员股份制改造、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研发新产品等多项措施。但是因国有老厂固有的积累少、负担重、注重生产忽视销售等痼疾,上述举措并没有让这个国有老厂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3年初,依安陶瓷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股东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工厂停止生产。有着55年历史的老陶瓷厂就此画上了休止符。徐世国也下了岗。
老陶瓷厂死去了,而随之众多的陶瓷企业却在依安应运而生,2017年建成并投产的齐齐哈尔经纬瓷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范例。
今年开春,新发乡新里村80后农民陈伟东把家里90多亩旱田交给父母和妻子耕种,应聘到经纬瓷业,成为一名投料工人。每个月3800元左右的收入,足以让他的儿子到县城里受到良好的教育。
也是在今年春天,太东乡90后李雪超与人合伙开办了陶艺工作室。2012年,他到江苏宜兴拜师学艺做紫砂壶。听说家乡因陶瓷产业发展迅速而缺少相应的人才,2015年,学有所成的他回到了依安,进入一家陶瓷企业做技师工作。
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李雪超与其开办了龙瓷紫陶工作室,专做紫砂的壶、杯、花瓶等日用品。“我要把这个工作室做大,最终创建大型的陶瓷生产企业。”谈到未来发展,李雪超信心满满。
兴盛的产业园
1992年,正当依安陶瓷制品厂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一个储量巨大的高岭土矿带在依安被发现。
高岭土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在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最早发现并利用而得名。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主要用于陶瓷、造纸和耐火材料的生产。
依安县委托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勘查所勘探。经勘测,横跨依安、克山两县的高岭土矿带长约70公里、宽15~20公里、厚15米。该矿带是我国北方地区储量大、品质优的砂质高岭土矿,同时伴生致密黑粘土、石英砂、五色土等多种矿物质。
经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根据勘探推算,位于依安、克山境内的这个矿带高岭土总储量达230亿吨,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1999年,齐齐哈尔北方高岭土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对矿带的核心区域依安县红星乡红星村的高岭土矿进行开采。
为了摆脱只能售卖原料的宿命,2005年4月,依安县决定在县城南部乌裕尔河南岸规划建设占地10.84平方公里的依安县工业园区,即依安县陶瓷产业示范基地,从此掀开了陶瓷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2006年1月,从事多年经济工作的潘岩,被任命为依安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潘岩在这一岗位一直干到现在。谈起开发区建设的艰难过程,他如数家珍,各种数字脱口而出。
地下有丰富的高岭土矿藏,地上也辟建了陶瓷工业园,可是依安县陶瓷产业的发展一开始便困难重重。陶瓷产业是一个需要相当规模资金、技术和人才积累的产业,本土企业因技术、资金等原因很难介入。依安县不得不远赴南方一些陶瓷产业发达的地区去招商引资。
2011年,香港客商林连续先生经过多次考察,投资1.67亿元在依安建设了齐齐哈尔牧龙王瓷业有限公司,成为入驻依安县工业园区第一家陶瓷生产企业。一年后,这家企业正式投产,主打产品是外墙劈开砖,后来经过总经理魏江尧的发展,制成了透水性非常好的步道砖。由于半径500公里内没有同类产品的竞争者,再加上赶上城市建设的高潮期,牧龙王公司所产步道砖一经投放市场,便供不应求,成为各地市场上的抢手货。
尝到甜头的魏江尧一面扩大牧龙王的生产规模,一边投资组建新的陶瓷及配套企业:黑龙江辽金源陶瓷有限公司和黑龙江飞鹿陶瓷模具有限公司。辽金源生产日用和工艺美术陶瓷,飞鹿则生产制作陶瓷器的模具为其它陶瓷企业做配套。
随后,百佳居陶瓷、朗盛陶瓷、经纬陶瓷、依烽特种陶瓷等相继投产;今年,鼎臻装饰陶瓷、五康源陶瓷、裕龙窑陶瓷等陶瓷企业又纷纷签约,在依安经济开发区落地生根。
经过不懈努力,至目前,开发区内陶瓷生产企业及物流等相关配套企业已达16家,产品覆盖外墙砖、内墙砖、地砖、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特种陶瓷等多个品类,基本形成了陶瓷产业的生产链条。预计至今年末,整个开发区陶瓷企业可实现产值6亿元。
两年前,依安县工业园区就成功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黑龙江依安经济开发区。
一业兴,百业旺。陶瓷企业的投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初步统计,在开发区陶瓷及相关企业相对固定的就业者就达到4000多人,用工高峰时可达6000余人。这些就业者的工资收入保守估算,每年可达1.5亿元。客商、人流的增多,也带旺了县城内的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饭店里就餐需要排队,一些宾馆在夏季更是一房难求。
未来的瓷之都
在依安县城内有一条小街叫金街。街的两侧是一家挨着一家的陶瓷工艺商店,它们大都是“前店后厂”式的陶瓷工作室,生产的产品以日用及工艺美术陶瓷为主。
谈起未来,这些工作室的主人都雄心勃勃。采访中他们告诉记者,他们的信心来源于依安县陶瓷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更来源于县委县政府为全县陶瓷产业制定的宏伟目标。
2017年5月,李拥军履新依安县委书记。为扩大依安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审慎调研,并与县委一班人深入讨论后,李拥军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了打造“北国瓷都”的构想:到2020年,把依安陶瓷打造成10亿元级以上产值的产业,让依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国瓷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鉴于建筑陶瓷产业是一个高耗能、高耗材、高占地、高排放的产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安县委提出“巩固建筑陶瓷,大上日用、工艺美术、特种、工业陶瓷,向内涵式发展,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高附加值要效益”的发展思路。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日用瓷生产线5条,大师工作室20个,达到年产高端包装器具2000万件、日用瓷工艺瓷和紫砂陶1000万件、特种陶瓷6亿件的生产能力,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能耗大幅降低,产品附加值提高一倍。
陶瓷产业特别是日用和工艺美术等门类陶瓷需要有特殊手艺人才的支持。由于起步晚、无传统,依安县乃至全省陶瓷高精尖人才特别缺乏。
为了解除人才瓶颈制约,依安县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埠人才,到景德镇、宜兴等地聘请国家和省级陶艺大师到县里开设工作室、创意坊;一方面培养高端本土人才,在齐齐哈尔大学开设工艺陶瓷相关专业,与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等开展联合办学,推进产学研相结合;还在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大师工作室3个、陶瓷实训室2个、紫砂陶艺实训室4个,广泛培训专业技能人才。
记者在依安县经济开发区采访时看到,几座壮观的仿古建筑已拔地而起。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占地10万平方米的“龙瓷园”。建成后,这里将设有陶瓷研发中心、众创空间、实训基地和孵化器等众多平台。通过“龙瓷园”,参观者可以穿越时空体验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亲身体验陶瓷器制作的乐趣。
从2017年开始,依安县陶瓷产业越来越被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依安县先后向全国征集与陶瓷产业相关的对联和诗作。去年9月中旬,还举办了首届中国·依安陶瓷文化艺术节。
依安县还将陶瓷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陶瓷工业游。2017年暑期,举办首个陶瓷体验夏令营,先后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今年,又开展了陶瓷研学活动,来自依安及其周边县区的更多学生走进各陶瓷企业,了解陶瓷制作、生产过程,还可亲身体验陶瓷器具的制作并把作品带回家。
未来几年,依安县将倾力把“龙瓷园”、县内植物园、陶瓷产业示范基地和县职教中心紫砂培训基地打造成热点旅游线路。值得一提的是,该县还有意把荒废的陶瓷制品厂厂区改造成依安县陶瓷博物馆,努力把陶瓷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让陶瓷产业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来源:黑龙江日报,记者连占海姚建平刘柏森)
(责任编辑:孙立虎)